由《電梯女郎》看職業—電梯小姐:從繁華到消逝的職業身影

一天我在工廠區電梯內發現一個婆婆佝僂着身子詢問道:“要去幾樓?”,她身旁放著一張陳舊木凳。於是,我不禁好奇為什麼曾風靡一時的「電梯小姐」為何沒落?

  • 起源與演變

19世紀電梯操作複雜,僅見於高級場所(如酒店、百貨公司),需專人操作。電梯操作員(elevator operator)便是受僱操作手動電梯的人員1


在剛面世的19世紀,只有大城市的酒店才有機會乘坐。乘坐電梯更是奢華體驗,軟墊座椅、鏡面裝潢,乘客享受從容升降,操作員成服務象徵。如圖所示:

(此圖僅參考:19世紀的電梯
  • 女性職位的革新

而電梯小姐(エレベーターガール)的概念是由1929年日本百貨公司「松坂屋上野店」首創,僱用女性來操作新設施,引發百貨業仿效2。在此前,電梯操作員均由男性負責。這個決定打破男性主導的社會現象。電梯小姐成為亞洲年輕女性憧憬的職業,因為應徵者不僅小學畢業即可,更能穿上時髦的西式制服,化著精緻的妝容,操作最先進的設備3

期間也有不少電視作品以其為主題,譬如1965年香港電影《電梯女郎》和1992年日劇《東京エレベーターガール》,可見其是當年女性夢寐以求的摩登工作之一4

在動漫《HUNTER×HUNTER》亦現此職業,反映其普及性。

圖片來源:《HUNTER×HUNTER》(1999版 )第37集
  • 為什麼簡單的“搭𨋢㩒掣”需要聘請專人代勞?

在科技發達的20世紀,升降機部件得到優化改造,可靠性和等候時間大大提升,按鍵設計也變得容易操作。但在剛面世的19世紀,電梯操作相當複雜。我們能從早期的香港工廠區電梯窺探一二。香港工廠區多用單速貨機及雙速貨機為主,兩者操作上分別在單速機外門是上下拉動的鐵門,如同「焗爐」一般;而雙速機則是如內門一樣,是由左往右拉的拉閘。

以單速貨機為例,其又稱「斬頭門」,因乘搭時要手動控制雙層鐵門的同時,難以控制速度,會發出“呯”的巨響,如同斬首一般5。乘搭者成功關上鐵門到達層數後,還要用「波棍」調校升降機的高度。由於搬運的貨物有一定重量,因此升降機無法準確與樓層地面平行。「波棍」有助人手調校高度以避免意外。由此可見,操控電梯一點也不簡單,難怪以前人們笑說:“揸𨋢要考牌!” 。因此在人流密集處(如工廠區、百貨),專人操控可「過站不停」,避免乘客操作失誤延誤運輸6

還記得小時候爸爸搬貨的時候帶我搭過這種舊式升降機。因為關上鐵門及到達樓層時會產生巨響,並上升時能看到經過樓層的鐵門,有種莫名的恐怖感,所以以前乘搭的時候都會躲在爸爸身後,害怕看到可怕怪物(笑)

  • 社會投射

從1965年香港電影《電梯女郎》中,能看到當紅藝人南紅、龐碧雲飾演電梯小姐的角色專業疏導人流、精準操控「過站不停」以提升運載效率。她們梳著60年代流行的歐姆型外翹短髮,頭頂高高盤起、配合斜瀏海,身著合身的優美套裝,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,顯現當年電梯小姐的風光歲月。儘管劇中多次強調電梯女郎是低等職業,她們被戲稱「揸𨋢妹」,劇情卻暗示這個職業是「嫁入豪門捷徑」。劇中擔任電梯女郎的兩姐妹最後都不約而同嫁給有錢人,姐姐孫芷心(飾:南紅)嫁給作為工廠經理,而女主妹妹孫芷蘭(飾: 龐碧雲)則被富二代追求。都說劇本的人設能夠反映那個年代人們的看法,從劇情不難看出電梯女郎正是60年代平凡女孩幻想能嫁入豪門的捷徑。

(圖片來源:香港電影《電梯女郎》)
  • 現實挑戰

在光鮮亮麗的背後,電梯小姐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少。根據八大民生新聞7的採訪,她們要適應在狹小空間遇上體味乘客、牢記不同樓層的商舖以應付客人的需求、保持儀態專業(如手勢角度)、更要禮待難纏的客人。

  • 衰落與現狀

消失主因

「電梯小姐」是一個幾乎消失的職業。由於科技日新月異,升降機的操作被簡化,自動按鈕普及,即使老人家也懂得操作,操作門檻消失。其次政府大力推廣教育普及,男女都能免費且平等接觸知識,女性職涯選擇多元化,無需受限底層服務業。這個職業不再被需要也不是年輕人首選的工種。隨著時代變化,逐漸退出人們視線。

殘存蹤跡

香港:工廠區(如長沙灣工廠區、葵涌華基工業大廈)仍舊使用舊式貨梯,現在多以退休老人或者保安兼任操作;而在特定港鐵站(如西營盤站、香港大學站)會安排港鐵職員在繁忙時段輔助按鈕。

(拍攝於2025年6月30日香港大學站。)

台灣:電梯小姐曾在台灣風頭無量,36年換了62套制服。目前也僅有台北SOGO忠孝館,以及台中廣三SOGO兩家百貨公司有設置電梯小姐的服務8。但值得一提,電梯小姐不像以前只需負責電梯內運營情況,職能擴及顧客服務,工作內容除了電梯小姐,還有服務台的工作。

(圖片來源:八大民生新聞

日本:在「電梯小姐」的起源地也幾乎絕跡。可最近在大阪發現一些大型百貨公司(如大阪心齋橋大丸百貨)會安排人員在電梯前指引客人和回答客人問題。

結語

電梯小姐曾是技術與服務的交匯點,承載女性職場解放的憧憬。隨著科技簡化操作門檻,其身影漸成時代註腳。

參考來源

  1. 升降機操作員〉,《維基百科》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升降機操作員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
  2. 電梯小姐:百貨公司升降機裏的優雅身影〉,《HKESE 香港主義》,連結:https://hkese.net/article/211462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
  3. 陳怡靜,〈【台灣最後的電梯小姐】36年換62套制服,SOGO如何守住傳統?〉,《every little d》,連結:https://everylittled.com/article/173691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
  4.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,〈電梯小姐:百貨公司裡的優雅身影〉,《女人屐痕》https://women.nmth.gov.tw/?p=20046(更新於2020年;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
  5. 香港升降機及自動梯資料庫,〈香港早期工業升降機文物……〉,Facebook貼文,2019年10月11日,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kelev/posts/1992028340829913/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
  6. 江佩凌,〈最後的電梯小姐!日系百貨保留傳統背後藏關鍵考量〉,《中時新聞網》,2022年7月15日,連結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20715004539-260405?chdtv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
  7. 〈職人系列:最後的百貨電梯小姐〉,《八大民生新聞》,YouTube影片,00:45-04:02,2020年3月12日,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CZ-xvHnW8M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 ↩︎
  8. 王翊綺,〈電梯小姐全台僅剩2間百貨!業者曝存在價值〉,《雅虎新聞》,2023年6月19日,連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電梯小姐全台僅剩-這2間百貨-業者曝存在價值-052209271.html(擷取日期:2025年6月2日) ↩︎